平遙古城簡介:

時間:2022年04月10日 / 來源:大同旅游 / 作者:路路 / 查看:2388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2022年2月,由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的“2022年1月全國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火熱出爐,平遙古城景區名列5A景區品牌100強第4名。

    平遙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于此而建。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滴跛氖辏ü?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1997年12月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舊稱“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一直是縣治所在地。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滴跛氖辏ü?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分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平遙城墻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墻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平遙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橫豎交織,街巷排列有致。市樓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軸線上。古城建筑分為兩部分:城隍廟居左,縣衙居右,文廟居左,關帝廟居右。道教清虛觀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遙也被稱作“龜城”,南門是頭,北門是尾,東西四座城門為四條腿,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仿佛龜背上的花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遙人經受苦難,渴望和平的樸素本質,人們希望在城墻的護衛下,這里是一個遠離戰亂的世外桃源。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网站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